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期间,一场由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新加坡湘灵音乐社执行,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和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提供支持的《古乐清音》专场演出暨《南音指谱集》发布会于2019年11月25日下午在中国福建省泉州南音艺苑举行。新加坡湘灵音乐社在南音发源地泉州,献上南音专场演出。以朴实无华、还原返本的方式,呈现南音的极致与和谐之美,中国华夏文化网总编辑陈家服应邀请参加活动并做专场采访报道。
《古乐清音》专场演出——曲《山险峻》表演单位:新加坡湘灵音乐社
南音《山险峻》【中滚 十三腔】
曲 词:
山险峻路斜崎
为着红颜
阮那为着红颜
即会来到只
爹妈
爹妈恁值处
勿得相见
阮勿得见妈恁一面
叵耐延寿做事较不是
骗金不就
骗金不就起有虎狼心意
亏阮一身
那亏阮一身
到今旦阮勿得相见
恨煞奸臣贼延寿
你掠阮一家
来拆散遭流离
阮身到只
今卜怙谁通诉起
思忆劬劳恩情重
思忆父母兄共弟
死到阴司
阮就死去到阴司
一点灵魂卜来见我妈亲
今旦来到只
今旦来到雁门关
那见旷野云飞牧马鸣悲
对只雁门关举目一看
黑水滔天越惹得阮
思忆君亲的情绪
思阮纷纷今卜值处通诉起
阮一身
阮一身恰亲像花正开
遇着风摆摇枝
又亲像许中秋月正光
却被许云遮黑暗时
值时会得相见面
除非着蝴蝶梦里化作鸳鸯
枕上即鸾凤
嗟
恨煞毛延寿
即会行来到只
你掠阮一对鸳鸯拆散做两边
苦痛伤悲
目滓如珠泪滴淋漓
见许旌旗闪闪
旌旗闪闪金鼓喧
亏
亏 亏阮一身来到只
只处无兴又无采
四觅无亲
举目都无亲
今卜怙谁人通诉起
阮四觅亦都无亲
今卜怙谁人通诉起
据悉,此次演出活动于11月25日下午3点开始,持续大约1个多小时,演出节目包括指《趁赏花灯》、曲《山险峻》、谱《四静板》。此次活动除了南音专场演出,现场还发布了石狮声和南乐社社长、新加坡湘灵音乐社南音顾问与指导、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南音指导蔡维镖先生的《南音指谱集》。
[nán yīn]南音 ──中国的古老乐种
南音又称弦管或五音,被誉为“中原古乐活化石”,“御前清曲”。中原古乐的传入,同晋人南迁有关。梁陈时代,中原人为避战乱纷纷南迁晋江流域。五代时期,“开闽王”王审知等继续带来辉煌的中原文明,丰富南音的内容。研究表明,南音在律学等方面保留着汉代以前中原汉族音乐传统。
南 音 简 介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广泛流传于中国泉州、厦门一带闽南语系地区,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东南亚华侨集居地。这一古老优美的大乐种,荟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收了元曲、弋阳腔和昆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汇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尤其长于抒发恋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那如怨如慕如丝如缕的声音,犹如南国夏夜的玉兰花香,一阵阵沁入人们如痴如醉的心田。由于南曲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曲调优美、情韵深沉、雅俗共赏、易学易唱的特点,因而在闽南和海外拥有众多的知音。
南音相传起源于魏晋、唐五代时期传入闽南。关于它产生的确切年代,学者、专家正在作进一步的探研考证,南音古乐历史悠久,因此在闽南流传着不少关于南曲的民间故事和掌故。如《御前清典》的传说,叙述清康熙年间,五位南音妙手应命晋京,演奏幽雅曼丽的南曲于御苑,康熙闻之大悦,赐封“御前清客、五少芳贤”,并赐赠曲柄黄凉伞和金丝宫灯。志趣高洁的南音艺人不愿做官、辞谢爵禄返归故里。从此南曲誉满四方,人们欣赏之余,仿佛从中能够品尝出一种冰清玉洁的情操,心灵也受到一番陶冶。
在南音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南音工作者倾注心血作出贡献,使南音艺术的发掘整理、表演水平和理论研究获得新的可喜成果。1985年,中国泉州南音代表团赴京参加“华夏之声”音乐会,蜚声乐坛,获得很高评价,被誉为“圭璋古乐、典雅之音”、“华夏正声、国中之宝”。近几年来,中国福建南音代表团曾多次前往菲律宾、日本、中国香港演出,受到海外侨胞、中国港台同胞和外国友人的热烈欢迎,侨胞高兴地说:“乡音把海内外同胞的心联系在一起,听到亲人演唱,好似回到可爱的家乡,沉醉在祖国的怀抱里。”一曲乡音牵动万缕乡思、挚爱故土之情油然而生,出现了“曲终人不散、相看泪如珠”的感人场面,真是“一阕新声传海宇、何人不起故乡情?”……
2006年5月20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10月1日,中国福建南音(泉州弦管)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